近日,一起备受关注的房产纠纷案出现重大转折。代理律师最初基于现有证据分析,认为当事人许妈要回房产的可能性较低,但在最新取证中获得关键线索后,这位律师改变了原有判断,表示"胜诉有望"。
此案源于许妈多年前将名下房产过户给亲属,后因家庭矛盾希望收回产权。律师初期评估认为,基于物权法相关规定,已完成过户的房产若无充分证据证明存在欺诈、胁迫等法定撤销事由,原权利人很难要回房屋所有权。
在深入调查过程中,律师团队意外发现了一份关键书证——许妈与受赠人签署的附加协议,明确约定该房产仅由受赠人暂时代持,且附有具体收回条件。这一发现完全改变了案件走向。
"这份协议的存在,使案件性质从单纯的赠与合同纠纷转变为带有特定条件的代持关系,"代理律师表示,"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,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,在条件成就时发生效力。现在我们掌握了证明条件已成就的有力证据。"
律师还收集到了多名证人证言,佐证了当初房产过户并非完全无偿赠与,而是基于特定家庭安排的代持行为。这些新证据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,显著提升了诉讼胜算。
法律专家指出,此类案件的关键在于能否证明房产过户时的真实意思表示。若能有证据表明双方并非意图永久转让所有权,而是另有约定,法院完全可能支持原权利人收回房产的诉求。
目前,律师团队正在整理全部证据材料,准备向法院提起正式诉讼。许妈得知这一进展后表示,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充满信心。此案也提醒公众,在进行重大财产处置时,应当完善书面协议,明确双方真实意图,避免日后产生纠纷。